“讀書郎”追逐校園七彩紅樓夢——紀念無錫市一中建校110年
因傳奇石碑刻“有錫興,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而得名的無錫老城西門外,一幢近百米長的紅磚平瓦八角紅樓、一座聳立在錫山頂的八角七層磚塔龍光塔、一條波光粼粼的古運河新航道,同在藍天下輕輕低語,訴說著無錫市一中校園百年巨變,訴說著當年66、67、68屆學子在校園讀書的故事。
校史館雛形與“武狀元”之夢
我是1964年進入一中高中部的67屆學生,開學前夕報到時第一次踏進莊嚴而又神圣的八角紅樓。開學后,學校特意組織我們新生列隊在紅樓里樓上樓下走了一遍,了解各年級教室分布,並詳細參觀了紅樓的圖書館、實驗室、階梯教室、氣象室、教育器材室、會議室……。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參觀中看到歷屆學長的陳列室,一張墻上一張布滿一中校友的全國地圖和一位女生的兩本作業本?!备叨装嗵普渫瑢W說,60余年過去了,但這一切如同發生在昨天。
或許,那是一中校史館的雛形,它振聾發聵,卻來自無聲的普通榜樣。唐正卿、孔學麟、王根火、劉堯興等與我同寄宿校舍的67屆新生,從此銘記學?!白饚熓丶o,勤奮學習”的鐵律,不忘承映清校長勉勵大家向學長們看齊,有朝一日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棟梁的殷切期望。我們在教室夜自修課上向錢淵如、王麗娟等值日輔導老師討教一題多解;在宿舍息燈后躺在木板床上默默背誦古詩詞、英語課文、幾何公式、物理定律,用不同的憤發方式不負韶華。
農民家庭出身而又一身正氣的唐正卿,在1965年升高二學期時被同學推薦、教導處選拔,與后成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要領導的高一(甲)班袁準龍等一起進入學校寄宿生委員會。唐正卿至今清晰記得教導處主任高鵬老師當時找自己談話,向他透露學校與“哈軍工”有輸送優秀學生的義務,鼓勵他刻苦學習的同時鍛煉好身體,體檢要通過軍檢關。從自他更是處處鉚足了一股勁,決心畢業時考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為此,他每天清晨出校門,沿著畢直的砂石路(當年錫惠大橋還沒建造)跑進錫惠公園,拾級登上錫山頂,一次次在八角龍光塔下暗暗起誓要做“武狀元”。
當我得知高鵬老師“縱容”唐正卿報考“哈軍工”的秘密后為他暗暗高興,不露聲色地告訴他一中有此光榮傳統:我母親張筠倩的小弟張祖峰就是在解放前,從市中心學前街上的一中老校--無錫縣中,渡江到蘇北參加新四軍的。
三環牌彈盒、發報機與摩托飛車
當年一中老三屆學工、學農、學軍,與軍事結緣還體現在我們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中,有射擊隊、無線電收發報組等相關課外項目。
“我清清楚楚記得當年訓練時用的是小口徑步槍,到體育場打靶時每人發一盒三環牌子彈,整整打50發,那才叫過癮……?!蔽彝皩W友陸崇新回憶,他被學校選進一中射擊隊后能一個星期去體育場訓練一次,他邊說邊用手比劃著彈盒大小與上面老三環牌的位置與模樣。
“半個世紀過去了,每當看到諜戰片中收發報畫面時,嗒嗒嗒的無線電發報的敲擊聲就會在我們耳邊響起?!备叨祝┌嗟哪猩讓W麟、陸崇新、女生張珠輝、吳靜如等曾參加過學校無線電收發報組的同學回憶,當年無線電課外活動均在八角亭4樓物理實驗室,或許無線電收發報上機人數有限,每周排的活動時間會不一樣,或周2,或周5。張珠輝等說無線電組由鄭文燦老師負責,孔學麟則記得他的指導老師是65屆高三的姚天南。
吳靜如高挑而瘦骨伶仃的秀女身材,入校的第一次校運會后就被學校體育教研組長紀斌健老師拉進課外體育興趣組訓練跳高,后又改跨欄80米低欄訓練。記得我們高二時,市國防體育俱樂部來校招考摩托車運動業余選手,當時紀老師有意將她雪藏不讓報名,并嚇唬她“象你這樣瘦瘦的,摩托車一個急轉彎瞬間就將你甩出去了!你不能報……?!眳庆o如則用柔中有剛的磨功對紀老師說“你讓我報名試一下,俱樂部不錄取我也就死心啦?!苯Y果是市國防體育俱樂部對全校眾多報名者經身體、心理等多項測評,只錄取了一男一女,男生是高二(乙)班的高瑞泉,女生就是這位文化成績好,運動成績亦好的高二(甲)班的吳靜如。
招生特權與校園”精英”
“你們乙班是一中初中部升上來‘親生兒子’,我們甲班是外頭招進來的‘野貓頭’?!币淮?,我對在一中初中時當過學生會副主席,后1964年從初中新三甲班升入高中時曾分管廣播、黑板報等宣傳工作的校學生會宣傳部部長過耀華學友調侃。
“哈哈哈,從來沒這說法!我們都是一中的精英學生?!睆男@《先鋒》黑板報主編,到出任無錫市文聯主席的過耀華才思敏捷,他用67屆高中4個班級中兩個班是從校本部6個初中班淘汰賽中留存的精英學生,兩個班則是從省內跨市招來的精英學子,巧妙回答我這個刻意找茬的同屆學友。
是的,當年一中享有在無錫市招生外可從蘇州地區的無錫縣、常熟縣、吳縣等地招生特權。被錄取的學子確是百里挑一,千中選一的精英,尤其是農村農業戶口的同學,憑一中的一紙錄取通知書就可到當地派出所將戶口遷到學校,一下子由農業戶變成城鎮戶是當時戶藉嚴管年代不可想象的。被我至今戲稱為“小蘇州”的孔學麟、王根火同學分別來自吳縣湘城和吳縣黃埭,他倆與我班女生張珠輝、朱國華等至今難忘戶口從農村遷到學校,自1964年9月開始有了每月32斤糧票、半斤油票國家定量供應的變遷。唐正卿說學校集體戶口是由惠山派出所管理,學生戶藉卡片由學校保管。
在離校前一年曾在學生會工作過的我,3年前在原崇安區老年大學校長辦公室與1965年任一中學生會副主席、1966年任高三(乙)班團支部書記的楊春南相遇時,他己退休留用近10年。楊春南感恩一中校園給他鍛煉成長的機會。楊春南說,在一中學生會管理13個不同項目組和校團訊黑板報,給了他夯下勝任老年大學校長的堅實基礎。
據楊春南回憶,他在1965年3月做過一次不完全統計,當時校內有氣象、測繪、種植、美術、時政、會計、電工、理發、樂器、教歌、無線電、圖書管理、儀器管理等13個不同類別課外組供學生選擇。他說,每個組由一名指導老師和學生代表負責活動的召集與開展。他表示,其中可能遺漏了校體協的各種運動隊,及各年級的文娛隊伍。
文昌夢想中搏浪前行
“我在學校時是體操隊隊長,1965年參加全市中學生運動會,還拿了團體冠軍?!比舨皇俏乙郧霸趯W校時曾到任國定在北門外后祁街小田岸28號的家中去時見過他的體操用具,我怎么也不會相信他關于校體操隊的敘述。
初見任國定,他給人的印象是說話不緊不慢的白面書生。其實他是從一中校本部初中新(甲)班,一路競爭升到68屆高一(乙)班的。興趣廣泛的他,在學校時參加過體操隊、航空模型組和生物興趣組。他透露,自己很喜歡體操,但在學校黨書記范為霖同意負責指導體操隊的張榮銓老師調回蘇州老家去后,校體操隊就再沒取得冠軍。
“那時學生航空模型組只有我們一中和四中兩個學校有?!苯o任國定記憶尤甚的是一次在化驗室為航空模型準備燃燒的火藥,因為溫度略高了點起火,差點釀成大禍,從此搬到后面宿舍樓中間去活動。
當年學校各課余組基本每周兩次,從都是利用下午自修課時間開展活動。由王庚唐老師負責的圖書管理組是學校最寵大的課外組,人員最多時超40人。我參加圖書管理組的目的很自私,為能跳進浩瀚的書海,可搶先借到好書。我記得《沙士比亞》、《基度山伯爵》、《東周列國志》等都是那時借讀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生飛躍的奇跡,一個高中學生從書中得到些什么,不言而喻!
游泳,是當年學校倡導學生學習的一項健身運動。在市內很少游泳池的年代,學生只能去河道游泳。今天,青絲變白發的一中66、67、68屆學子,或許很少人記得無錫市一中學生敢于在北京挑戰昆明湖的“壯舉”。那是在1966年9月30日上午,與我同班的67屆高二(甲)班唐正卿與高一鮑本正、初中部唐正福等學友在北京頤和園從長廊岸邊下水,游往十七孔橋堍途中,湖水越來越涼,出現體力不支癥兆驚心動魄一幕,硬是相互鼓勵,奮力游向彼岸。當今年7月19日早晨,我打電話告訴唐正卿自己正在北京頤和園沿昆明湖徒步時看到有6只小麻鴨悠悠自在地在湖中游時,再次激蕩他終身不忘的記憶。他說,好想再到北京昆明湖游一回,再續一中學生時代的“三好”夢想。?
“寶劍峰從磨礪出,梅花香從寒苦來”這是我們在一中校園讀書時,掛在原紅樓八角亭會議室的一付對聯。我想,當年校領導掛的這付對,似乎是勸學聯,告戒一中學子要刻苦學習,奮發有為。但從一分為二的哲學觀點,也恰好一矢中的,從另一面折射出某些一中學子似寒梅孤傲,也影射了我們老三屆的磨礪與寒苦。范為霖書記曾在改革開放后,到原江南航運大廈參加我組織的一次城市高爾夫球推廣和比賽活動時,殷殷希望踏上社會工作的一中學子能團結友愛,攜手前進!
我沒有考證過近在咫尺,遙遙相對的無錫市一中八角紅樓與錫山龍光塔的八角塔樓之間有什么關聯,但我這個“書讀頭”知道屹立于錫山頂四百余年的八角龍光塔樓并非佛塔,它是無錫狀元輩出,文風昌盛的象征。我沒有考證過我讀書時紅色教育樓的由來,但我這個“書讀頭”知道跨世紀的八角紅樓,不只是一幢普通的教育樓,是解放后江蘇教育界的一種標志,一個時代的符號,是一種社會主義紅色精神的象征。讓我們這群年逾古稀的白發“讀書郎”,在無錫市一中110周年誕辰時枕河聽浪,愿倒映在寬闊河面上的兩個八角樓亭融合一體,隨浪聲滾滾向前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