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然:學生們心中的“然媽”
“老師,多么想念你的語文課啊,其實我也不知道是想語文課還是想你了!”“老師,好想念你溫暖的笑臉。很感激在高三這年遇見了你?!薄袄蠋?,感謝你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陪我走過的每一天,您就是一道光,照亮了我的生活……”
上面的話,摘自學生寄給邵然的明信片。透過這些溫暖的文字,能感受到這些步入大學校門的學生有多么想念她。
邵然,江蘇省宜興中學語文教研組長。
1997年大學畢業后,邵然一直默默地耕耘在教學第一線,至今已24年。24年中,她做了18年的備課組長,沉潛在最底層,做最普通的事,做出最優異的成績。她帶領一個個團隊,相互協作,全力以赴,只為讓學生感受語文的詩意和美好,讓學生體味那先秦繁星、漢宮秋月。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她說:“黨對廣大黨員提出的要求是胸有擔當、認真履職、奮發有為、奉獻群眾……于我,便是撐一支長蒿,扎實自身學識,并引領更多的孩子漫溯于學海,將他們渡向夢想的殿堂?!?/p>
教育,實在是一種雙向的成全?!芭踔活w心來”,帶走的,卻是萬千依戀的目光。老師教導學生如何“學以成人”,學生則讓老師明白何謂“赤子之心”。有一年6月,邵然被汽車撞傷,左腳骨折,學生們帶著一本厚厚的本子到醫院去看望她,里面記載了學生對她的思念和祝?!瓕W生們最關心的還是老師能在高三繼續教他們嗎?帶著對學生的承諾和感動,到了9月,她拄著拐杖站在了高三的講臺上,接受了高三兩個班的教學重任。
本著“愛滿天下”的原則,邵然關愛每一個孩子:關愛心理有疾病的學生,傾聽她的訴說,為她做心理的疏導,聯系南京的醫院,并在該學生住院期間堅持每天發一條信息鼓勵她;連續一個月為腿受傷的學生打飯、洗碗,并幫他購買上廁所用的輔助椅子,孩子的媽媽感動地說邵老師比自己對孩子還盡心;為云南隨遷子女解決生活后顧之憂,幫助他克服心理障礙,融入集體;發動同學們為重癥的同學在全校募捐,獻上自己的愛心;關注學困生,利用課余時間,為他們面批作文,補習基礎知識,關注他們的一點點的進步,讓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
不知從何時起,學生們開始對她有了一個親昵的稱呼——“然媽”。
邵然說,或許是因為她有一個和他們年齡相仿的兒子,或許是她平日的碎碎念的確像個嘮叨的媽媽。
“對于這一稱呼,一開始覺得怪不好意思的,但漸漸體會到,孩子們給予我的這一稱呼究竟有著多大的份量。媽媽,這句對生命中至親的熱切呼喊,卻被孩子們贈予我這樣一個與他們沒有血緣關系的外人?!粙尅?,超過了所有的職稱與頭銜,我將其視作一份沉甸甸的榮耀,視作一種莫大的認可,視作我教師生涯的無上加冕?!?/span>
一支粉筆寫春秋,三尺講臺譜華章。邵然說,她將本著執虛如盈的恭肅之心,不忘初心,為這份鐘愛的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繼續奮斗。